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,坚持以“打造幸福的教育生活”为办学理念,以“使儿童成为幸福的人”为教育愿景,凝聚协同育人合力、创设多元课程体系,积极推行“幸福+”教育,让师生产生幸福体验,掌握创造幸福的能力,使学校走上特色发展的快车道。
组建“1+1+1”团队
回归教育本源
“幸福+”教育理念是师生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驱动,不只停留在人类情感——幸福感,更多地指向于追求幸福的能力。“幸福+”教育包含学校、教师、学生等教育要素,基于核心素养,要让“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”,使儿童成为幸福的人。正如校长于伟利心中的梦想: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,使儿童成为幸福的人;让教师品尝到职业的幸福,使教育者有尊严、有获得感;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,使家庭成为幸福的能量场。
学校前置立德树人育人目标,实行正、副班主任分工协作的2.0版团队育人工作机制。“1+1+1”团队育人体系由班主任、副班主任和班级家委会委员三方组成,在团队中副班主任教师设置1—2人,由班主任和本班任课教师双向选择;家委会成员由主任、副主任和委员担当,每个班级的育人团队为6—8人。
育人团队发挥班主任核心作用,由班主任负责育人成员班级常规工作的分工、调整、指导和监督,协调、解决成员育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召集育人成员会议。副班主任服从班主任班级常规工作的分工安排,尽职尽责做好分管工作,同时发挥自身专业及特长,协助班主任打造特色班级。家委会委员负责组织家长积极参与学校、班级举办的各项育人活动,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提升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及提高家庭教育水平。三者既有侧重,又相互联系,形成家校育人合力,实现全员育人。
学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,创新开展红领巾“寻访百名党员”“讲述百个老物件故事”“学唱百首红歌”“百名党员讲党史”4个“100”系列活动;通过升旗仪式、主题班队会、阳光课间活动、特定主题节日活动、开学礼和毕业礼等,让育人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特长优势充分参与,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体验中提升了能力,获得了真知。
学校积极开发劳动课程,探索出“场景式”体验教学,建设了思政大课堂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,打造出富有枣庄市实验小学特色的“劳动教育1+6”新样态,引导家长参与“种植体验、魔法厨房、生活技能、家务劳动、劳动习惯、公益服务”六大劳动教育内容实施构建。
以“需有所依、困有所助、难有所解、学有所得、人有所成”原则,与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结成“院校合作”共建单位;成立家长志愿者护导团队,形成“520”护学岗模式;聘请司法部门工作人员及红色宣讲员走进校园,凝聚“三位一体”协同育人力量。今年暑期,学校多次召开防溺水专题安全会议,由团队育人教师有重点地对建档立卡儿童、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;组织防溺水安全教育线上专题家长会,提高安全防范意识,切实守护学生生命安全。
构建“3+6+N”课程体系
赋能学生发展
学校的课程,是学习创造幸福本领的课程;教育的内容,是培养学生创造幸福、追求美好生活、体验道德成长的重要平台。“幸福+”教育课程体系加速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,实现了以下转变:教育目标从注重培养人到注重培养人及生活方式的转变,教育内容从以学业和兴趣为主融入生活和生命的结合,学习方式从学生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,教师角色从辅导者向关心者转变。
——多元推进,享受幸福。学校创造性地进行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。从宏观层面将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整合构建为“三大领域、六大板块、N门课程”。三大领域是“基础课程、整合课程、节仪课程”;六大板块为“人文与社会、数学与科技、劳动与实践、艺术与审美、运动与健康、融合与创新”;每个板块依据学生需求开设若干门课程,提供自选菜单,由学生自主性选择学习。
——课程整合,感知幸福。在确保开足开齐三级课程的基础上,依照“单元内整合、跨单元整合、学科内整合、跨学科整合、拓展类整合”的“五原则课程整合模式”,进行课程资源的多元化有效整合。通过分析学科教材特点,将整合后的课程形成学科“单元主题教学”,突破思维定式,多维度感知幸福。秉持“用生活体验触动生命价值”理念,推出“寒暑假生活体验自选菜单”,把生活实践和课堂、社区、探究、生活体验相结合,在动手探究、生活体验的基础上,运用日常所学知识,提升知识运用能力,感知生命价值。
——校本课程,体验幸福。学校以年级为单位,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的“七彩校本课程”。按照包级式管理、分层式“走班”、套餐式课程、兴趣式选择、合作式授课、综合式评价的“六式校本运作”模式,先后开设劳技类、动手创意类、科技类等近百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体验,在动手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,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体验主动求知的获得感。
——节仪育人,领悟幸福。以探究体验为抓手,通过开设读书节、科技节、体育节、艺术节等校园“节仪育人”课程,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,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平台,如校园跳蚤书市、跟着文字去旅游、千人竖笛等体验式活动,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,赋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。《体验式课程育人方式的新追求》一文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;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“‘节仪育人’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思考与实践”即将结题。
——备教学评,积淀幸福。学校立足课堂,减负增效,积极推动新课堂达标系列活动,确定“146”工作思路。一条主线:教育教学是生命线;4条路径:研读课程标准、打磨课程纲要、践行课堂教学、落实教学常规;6个到位:专题培训到位、研读课标到位、编写纲要到位、践行课堂到位、落实常规到位、达标考核到位。教师变制订教学计划为编制课程纲要,让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。学校被评为“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实验基地”,“枣庄学院实践教学基地”在学校挂牌。
形成“一体三翼”成长模式
提高师资水平
实施“幸福+”教育,关键在于拥有一批素质高、能力强、信念坚定的教师。学校积极打造“一体三翼”发展平台,即“坚持一个理念,打造三个平台,拓宽三环路径,培养三格教师”。充分发挥全国首届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“于伟利名师工作室”引领带动作用,致力于打造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生活,让教师成为幸福儿童的同行者、幸福课程的创设者、幸福学习的引领者、幸福教学的研究者、幸福教师的实践者。
——坚持一个理念。即坚持“幸福+”教育理念引领。教师在成为幸福儿童同行者的过程中,通过创设幸福课程、引领幸福学习、研究幸福教学,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,成为“幸福+”的践行者。
——打造三个平台。即汇报学习平台、分享读书平台、聆听窗外平台,通过三个平台的研训活动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。利用“三个平台”开展校本研训。
——拓宽三环路径。即“外环”历练教学基本功、“中环”锤炼教育教学策略、“内环”提炼教育教学思想。通过注重抓好提升教师师德素养、夯实教师基本功、提升班级管理能力等内容,形成“螺旋式”上升的有效发展道路,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。
——培养三格教师。指新任教师的“合格”培养、中青年教师的“升格”培养、骨干教师的“风格”培养。通过目标靶向诊断、分层梯队培养,20余名入职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在全国、省市级优质课例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。学校培育出国家“万人计划”领军人才、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、全国首届名师名校长“领航工程”——国家“领航名师”、全国三八红旗手、全国优秀实验教师、正高级教师、山东省特级教师、齐鲁名师、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、山东省十大教育年度创新人物、山东省教学能手等名师、名班主任80余名。
同时,学校为提升教职工团队凝聚力和综合素质,成立了凤鸣大讲堂、凤鸣教师社团,先后邀请窦桂梅、陈萍、操太圣、李凤遐等专家到校作专题报告,教职工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参加古筝、书法、茶艺等社团,放松心情、减轻压力,提高幸福指数。
建校7年来,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、全国STEAM教育种子学校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、山东省文明校园等50多项荣誉,与英国、韩国、德国等国家的多所学校缔结了国际友好关系,成为全国、省市文化教育交流的窗口学校。2021年7月,学校被山东省推选为“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”。
围绕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这一根本问题。学校校长、全国首届领航名师、国家“万人计划”领军人才于伟利认为,教育就是要理性回归教育本真,枣庄市实验小学深入落实“幸福+”教育理念,还原教育生态,构建新型学校文化,努力打造幸福的教育生活,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(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校长 于伟利)